平菇“白疙瘩”病主要發生在第一茬平菇采收后,鮮少發生在二、三茬菇后。其基本癥狀主要是平菇培養料表面長出少量白色小點,呈瘤狀,很像未分化的平菇子實體原基,逐漸長大連成一片,后期變成褐色。該病傳染性強,一旦發生,便不能正常出菇。今天農資小編給大家講解的是怎樣防治平菇“白疙瘩”病。
一是選育抗病能力強的品種,并且要記住更換品種,增強平菇抗病能力。在同一地區,反復種植同一品種,發病率高,最好每年更換1次新品種,減少發病率。
二是發現患病平菇要立即集中銷毀,覆土栽培時,要將培養料及覆土挖除燒掉,并在患處撒上石灰或噴克靈,以防傳播感染。
三是出菇期間,一定要保持菇房內清潔,及時清理菇腳,消除隱患;出完菇后的廢料要及時清除,遠離菇房。
四是菇房及時消毒滅菌,可采用火堿、石灰水噴涮、硫磺點燃蒸等方法,如有條件也可用火燒滅菌,為下次栽培創造優良條件,只要措施合理,完全可避免該病發生。
五是藥劑防治,在發菌或發病初期噴克靈1000倍液,用量為每平方米200毫升。